4月20日在北京開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首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草案)》。
受國務院、中央軍委委托,國務委員、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部長梁光烈向大會作了說明。他說,國防動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確立的一項國防基本制度,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的戰略措施。制定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動員法,依法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增強國防潛力,對于提升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認為,草案根據憲法和國防法,總結我國國防動員的實踐經驗,并借鑒國外相關立法的有益做法,對國防動員的原則、組織領導機構及其職權,國防動員計劃、預案與潛力統計調查,與國防密切相關的建設項目和重要產品的國防要求,預備役人員的儲備與征召,戰略物資儲備與調用,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保障,戰爭災害的預防與救助,國防勤務,民用資源征用與補償,宣傳教育,特別措施等內容做了規定。
填補國防動員立法空白
梁光烈表示,隨著我國立法工作的加速發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制定國防動員法,盡快建立起我國國防動員的基本制度,是實現國防動員工作有法可依的重要舉措,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實際步驟。加強國防動員法律制度建設,也是世界主要國家的普遍做法。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應當有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動員法。
制定國防動員法,對國防動員做出明確規范,為平時動員準備和戰時動員實施提供法律依據,切實提高國家平戰轉換的能力,確保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脅時,能夠迅速依法動員,將國防潛力轉化為軍事實力。
梁光烈認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加快發展,國防動員工作所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開展國防動員的做法已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迫切需要通過制定國防動員法,建立起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國防動員工作機制,科學規范政府、公民和組織在國防動員活動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據了解,國防動員法在1998年12月被列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00年9月,國防動員法起草工作全面展開。8年來,國防動員法起草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先后到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40多個地市以及7個軍區進行實地調研,召開數十次不同類型座談會,組織有關機構和專家學者就國防動員立法中政策性、理論性、專業性較強的問題,進行研究論證,并與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反復溝通協商。在此基礎上,起草了草案征求意見稿。之后,將征求意見稿先后3次印發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防動員委員會征求意見,并認真做了修改;草案經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審議通過,呈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后,又根據各方面意見做了反復研究修改。
建立科學合理權威高效的領導體制
建立科學合理、權威高效的國防動員組織領導體制,是提高國家動員能力的組織保證。根據憲法和國防法對國家機構國防職權的規定,草案對國防動員的組織領導機構及其職權劃分做了規定。
對此,梁光烈介紹,草案規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發布動員令。
草案規定了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全國的國防動員工作,國防動員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擔本級國防動員委員會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有關的國防動員職責;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后,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授權的機構負責組織指揮國防動員的實施。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是我國抓國防動員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也是貫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方針,實現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重要舉措。
梁光烈說,為了使經濟建設貫徹國防要求、保證戰時國民經濟的快速轉換,草案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國防動員的相關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規定與國防密切相關的建設項目和重要產品實行目錄管理;還規定列入目錄的建設項目和重要產品,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貫徹國防要求的技術標準進行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
公民和組織的國防動員義務與權利
按照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草案對有關公民和組織的國防動員義務和權利做了規定,從而把保證公民和組織依法履行國防動員義務與保障公民和組織因履行國防動員義務而享有的合法權益有機地統一起來,有利于將對公民和組織的國防動員落到實處。
——草案規定公民和組織在和平時期應當依法完成國防動員準備工作;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后,應當完成規定的國防動員任務。
——草案對承擔貫徹國防要求建設項目的企業事業單位,承擔戰略物資儲備任務的單位,承擔軍品轉產、擴大生產任務的單位的國防動員義務以及所享有的補貼、補償和政策優惠做了規定。
——草案規定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國防動員實施的需要,可以動員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公民和組織擔負支援保障軍隊作戰、承擔預防與救助戰爭災害等國防勤務。對擔負國防勤務的人員,在執行勤務期間的工資、補貼和傷亡撫恤等待遇做了規定。
——草案規定了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有接受依法征用民用資源的義務,并對征用的程序和補償的原則以及免予征用的資源做了規定。(人民日報記者 毛磊 黃慶暢) |